Friday, February 01, 2008

關鍵少數(以斯帖記十1-3)

經過了哈曼企圖滅絕猶大人的種族清洗危機,以及猶大人於普珥日的反擊殺戮,當前瑪代波斯帝國的國勢(十1-2),對比開頭第一章1-8節,絲毫沒有衰落的跡象。相反,不論是大陸還是島嶼的人民,都被逼令要向亞哈隨魯王進貢(1)。種族清洗的幕後黑手哈曼經已除滅,但作為始作俑者的亞哈隨魯王,卻似乎毫無損傷,權力和軍權依然在握,真令人有點倒氣。

不過,亞哈隨魯的身邊卻換了人--宰相不再是跋扈囂張的亞甲人哈曼,而是他的對敵猶大人末底改。從前亞哈隨魯王擡舉哈曼(三1、五11),現今改為「擡舉末底改」(2)。然而,末底改雖然得以高升,但舊有的世界秩序卻仍然屹立不倒,猶大人的命運沒有完全逆轉過來,他們依然臣服於瑪代波斯的鐵蹄之下,並沒有得到獨立或自治。十一個月以來,以斯帖、末底改和各省各處的猶大人禁食、哭泣、哀號,以至普珥日的血腥殺敵,並沒有為民族帶來期待已久終極的自主和自由。

但是,《以斯帖記》的作者似乎並未因此而沮喪,又或非議責難以斯帖和末底改。相反,他是相當正面地評價末底改的成就,暗示瑪代波斯的江山能穩如泰山,遠近徵稅,乃是由於「猶大人末底改作亞哈隨魯王的宰相」(3)。這句話的原文有更深層的意義,可直譯為「猶大人末底改位居僅次於亞哈隨魯王」,正是《以斯帖記》一個重要的神學主題的具體個人化寫照。

跟《但以理書》第七章以及同時期的天啟文學不同,《以斯帖記》從未有期許外邦政權有一天將被顛覆傾倒,又或者出埃及的神跡將在猶大人中間再次發生。反之,《以斯帖記》的作者對日光之下的國際政治形勢抱有相當現實的態度,同時他為當時沒有回歸巴勒斯坦散居各處的猶大人描繪出一個現世的願景,就是在他們當中將會出現像以斯帖和末底改般位極人臣的社會領袖,在認同猶太信仰、熱愛同胞之餘,能夠成為關鍵的少數,影嚮外邦的政權,促使猶大人能與帝國中佔大多數的外邦人和平共處,謀取彼此的幸福。作為離鄉背井的猶大人,作者認為民族與信仰的成功,不在於劃清界線,離開不潔的外邦國度,重回故土恢復聖城聖殿的光輝,卻在於在異地與外邦人合作,甚至是服侍外邦政權,為帝國亦為自己的民族,謀求和平與強盛。

今天,身處香港或華人社會,信徒面對同樣的處境和挑戰。在許多行業或企業機構裡,基督徒往往只是少數,我們與其期望「基督化」整個行業或機構,不如培育自己或其他信徒,成為行業或機構中關鍵的領袖,以信仰影響在位的人,促進社會整體的福祉。另外,《以斯帖記》在希伯來正典中乃屬是於智慧文學。固然智慧是寫給所有人,包括平民百姓,但舊約的智慧亦有其獨特的對象,就是協助君主治國的智慧人和領袖,亦即是今天從事公共服務的官員和社會精英。這段經文啟迪基督徒公務人員,信仰所關心的不只是個人成聖的問題,而是在公共領域之中,他們如何能效法以斯帖和末底改,發揮關鍵少數的力量,以謀略、機智、勇氣和信心,影響執政掌權者,謀求社會的和諧與持續發展。

「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以賽亞書四十九6)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