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01, 2007

自由市場是否造成德性衰落?(Do Free Markets Foster the Decline of Virtue?)

我在這篇文章旨在提出,由於對人性的錯誤理解以及對善的願景不足,資本主義造成了人類德性(virtue)的衰落。然而,在此我要區別兩樣東西,一是資本主義作為市場的一種意識型態,一是市場經濟作為組織我們經濟行為的制度。

市場只是個舞台

市場經濟是配置商品及服務的生產和分配的一種方式,它較其它任何方式,諸如:凡物自給自足、讓政府或其它權威指令我們該生產甚麼及得到甚麼回報,或以暴力搶奪我們所需用的東西,都更具效率和功效。市場不但比以上其它的制度更有效率,而且更能促進德性。

然而,就算它是何等有效,任何制度能否促進人類的德性,乃在於它內在的、或支配施行此制度之社會的道德倫理願景。經濟不會是、亦不可能是一個沒有價值取向或道德中立的領域。就我們的處境而言,市場是受資本主義的道德願景所支配控制。

資本主義的靈魂

資本主義不止是有關市場為本的經濟設置的一套描述;更確切地說,它是一個道德願景,明確地建基在功利主義哲學、物質主義和個人主義之上。在資本主義核心的主流經濟理論中(有時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派」),人被視為一個理性的個體,不斷作出理性的選擇,從而極大化他個人的效益或快樂。資本主義的目的或道德願景,就是要為個人提供自由,讓他們可以在最多的選擇中作出決策。然而,我們要留意,由此而增加的快樂,並不一定與宗教或哲學所界定的相關,它本質上只是透過追求個人欲望而所獲得。

這樣的道德願景便把市場經濟裡頭某一種特定的形式合理化、正統化。主流經濟學者認為,個人的選擇愈是有效、市場愈具競爭性,就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率和更快的經濟增長。由於愈增生產就愈能使更多人得到更多的快樂,所以任何妨礙增大選擇的因素都要移除。基於上述原因,經濟學者通常都主張要放寬勞動市場的管制(使企業更容易聘用及解僱員工),並撤銷資本市場的監管(使資金更方便從一個地方轉移投資到另一處),以及實施商品和服務的自由貿易。

聖經:人類不該是個人主義者

與資本主義不同的是,聖經雖然贊同個人自由,但沒有將其偶像化。它教導我們,人類(不只是基督徒)不該是個人主義者;相反,我們是為與他人群居、建立關係而被造的個體。

資本主義趨向透過撤銷阻礙市場擴張的規限,從而不斷增大市場的領域。相反地,舉例來說,利未記廿五章就把市場的領域加以明確的限制,以保障人類生活的其它目標--社群、對土地的維護保育、社會融和,與個人自由一樣,同樣重要。在相關的經文中,禧年的律例以及對利息、永債和奴隸制等的禁令,都是為要限制資金的自由流動,以及減低將土地和勞務商品化的情況。這些限制,旨在不需要政府干預或福利「派糖」的情況之下,便能減少社會和經濟對那些貧窮、資本缺乏的人的排擠。

以上的限制,同時亦減低勞工市場流動性的需要(而非可能性)。事實上,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在西方社會出現的勞工高度流動性的情況,是家庭分離、社區消失,以及人與地方割離的主要成因,而這些問題進而導致嚴重的環境破壞。值得留意的是,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以及早期的古典經濟學者,都假設勞工和資金的流動性應處於一個低水平(他們自由貿易的概念,是指商品與服務的自由貿易,而不是資金的自由流動)。

資本主義導致德性的衰落,因為它高舉個人自由過於其它所有的道德目標。今天,我們無論選擇工作、擇地居住、商品或服務消費、儲蓄投資,都沒有想過這些行為將會對我們的鄰舍有甚麼影響。儘管我們沒有蓄意這樣做,但事實上,我們這些行為的最終後果,往往是加劇了經濟和社會的不公平,甚至直接損害建立真誠社群的可能性。社群的損失,不但使人悲歎,更帶來各種副作用,造就政府在社會福利、環境保護並「市區重建」等方面的補救政策。

市場的界限在哪裡?

功利主義、物質主義和個人主義,不但推動資本主義鼓吹勞工和資金要有更大的流動性,亦驅使市場伸延至生活的其它層面,遠超過那些明顯涉及商業與創造財富的範疇,包括教育、醫療、司法體系,甚至婚姻、教會和政治體制等。我們面對不斷的壓力,要把學習、關懷護理、公平公義、性愛、家庭生活、教會服侍、投票取向等等,當作成為消費交易。這種看法,貶低並徹底破壞了上述活動的本質。以其本質來看,它們絕不應降格成為個人的消費選擇。

我們社會所要面對的抉擇,並不如政治上的花言巧語所言的二擇其一:一邊是增加個人主義與不公平,另一邊是增大政府權力而犧牲個人自由。其實,我們的選擇,在於決定市場應該涵蓋哪些領域,並且該以甚麼的道德願景來作出這決定。

資本主義已是這選擇的其中一項可能性,它深藏著一個觀點,認為市場應該伸延至生活的每個層面,而且唯一重要的道德願景,就是個人自由的極大化,以至他可以隨心之所好,為所欲為。我們愈追隨這個方向,就會愈經驗負面的後果,好像消費主義在所有生活層面上的泛濫、社會的不公平加劇和環境破壞,結果我們就愈需要一個大政府去解決這些問題。倘若我們希望要有一個較小、權力更下放的政府(我相信這是聖經所倡導的模式,因為它清楚知道權力所帶來的腐化),我們就要限制市場在社會的領域,並為個人自由以外的其它目標創造空間,以至德性得以真正發展。


作者簡介:
Paul Williams為溫哥華維真學院Marketplace Institute總監及市場神學暨領導學副教授,亦為國際知名物業顧問戴德梁行的董事及經濟顧問。在出任維真學院教席之前,他長期從事經濟顧問工作,曾為英國工黨、西班牙與愛沙尼亞政府,以及國際性的銀行與金融機構提供顧問服務,並曾於戴德梁行的倫敦總部出任總經濟師及國際研究顧問部主管。Paul Williams畢業於牛津大學及維真學院,妻子Sarah亦為維真學院教會歷史副教授。

(獲准轉載自《時代論壇》1021期,2007年3月25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