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問,論卓越(二)
問: 進一步討論另一課題,你可能會說我們可以對症下藥,改善既有情況,使表現更好,由65分加上5分、10分、25分,甚至於接近40分等等。問題在於既有情況可否必然被改善?正常的人應該會說看情況而定,那就是看既有情況是什麼了。有些是可以改善,有些只可以改善少許,有些是不可以改善的。明顯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既有情況。我想指出用「卓越」或者「馬虎」來形容工作表現或許都是不當,都有偏頗,或許用「問心無愧」 來形容更為恰當,更合乎你所講的定義。
答: 用「卓越」的好處是就地取材,以日常的慣用詞彙做神學,是doing theology from below。「問心無愧」除了是太主觀化、個人化、用得太濫外,還脫離不了一種apologetic的語調(我已經盡咗力啦,仲想點呀?),似欲抗拒顧客或同業「相對卓越」的批判,亦令人懷疑講者有否不斷自我完善的卓越精神。提後二15中「無愧的工人」,其無愧的對象是上帝,不是自己。
問: 或者你認為「問心無愧」太主觀、太個人化,兼用得太濫,沒有「卓越」一詞那麼有氣勢,仿佛與客觀工作表現真的有關聯似的那樣有推動力。問題在於「卓越」的工作價值取向及其引起的可能聯想(與眾不同、精英、可衡量的工作表現等等),是否主流信徒群體所必需要認同的呢?
答: 當然,如你所言,世界對「卓越」的理解的確有別於信仰,但這不構成我們要完全棄用這個詞彙,另起爐灶(就算我們有alternative,這也必然是culture-bounded的)。我們要做的是以信仰去糾正俗世既有對「卓越」的觀念意含--與信仰相合的可以保留,衝突的要揚棄,不完全相容的要改造。這是信徒要in the world, but not of the world的掙扎。
問: 「卓越」的工作價值取向作為你及GCF一眾同工及委員的價值觀,推動信徒去追求,本無不可,但偏偏你又將這一部份人的價值觀與基督宗教的終極賞賜掛鉤。難道我們不可以說:「追求卓越的工作就更能經歷上主」、「更能了解耶穌基督給我們的使命」...等相類似的神學論述來推動信徒去追求卓越嗎?有需要與天上賞賜掛鉤嗎?
答: 激勵人們卓越地工作--如同推動工作倫理--可有三個進路:
1. 回應上帝的恩典(gratitude for what God has graciously done):上帝既然這樣奇妙地創造我,我們要盡力發揮,卓越地工作,以回應創造之恩。
2. 學效上帝(imitation or reflection of God):上帝是一位極盡的上帝,我們要效法祂。
3. 為人的益處(human benefits):如使我們的財寶積存在天上等。
「追求卓越的工作就更能經歷上主」、「更能了解耶穌基督給我們的使命」等,固然是對,但針對「卓越」就不夠unique,有許多屬靈操練也可以達到以上目的。積寶在天,正正就是對應「卓越」的回報reward,不只是地上的,也更是天上的。舊約以色列是否遵守耶和華律法的後果,不只是唯心的(經歷上主、明白上主),也是極其的materialistic。耶穌有許多比喻是出奇地marketplace, materialistic,雖然講不定在天上我們會收到真金白銀,但這種強調「終極賞賜」的取向,不容我們將之淡化或靈意化spiritualized。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